文化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艺术 > 文化资讯
指月亮的手

摘要:只要活着的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会活着的。——梵·高 主义、主义 20世纪是主义盛行的世纪,人们纷纷用各种主义为自己和别人贴上标签、分出阵营。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达达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随手翻开一本20世纪的艺术…
推荐关键字 中国国家博物馆 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
  只要活着的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会活着的。——梵·高

  主义、主义

  20世纪是主义盛行的世纪,人们纷纷用各种主义为自己和别人贴上标签、分出阵营。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达达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随手翻开一本20世纪的艺术史,都会被里面各种主义弄得眼花缭乱。上次介绍的毕加索和友人开创了打开20世纪艺术潘多拉之盒的立体主义,今天我们来看看此门中另一主将——莱热。

  莱热(Joseph Fernand Henri Léger,1881-1955)出生在法国北部小镇阿让唐。他与毕加索同岁,如果不是3岁时做农场主的父亲早逝,很可能就子承父业了。母亲把莱热培养成了一名建筑设计师。仿佛是命运的安排,莱热也在1900年来到巴黎,也被塞尚深深地吸引,和毕加索不同的是,他到了巴黎才开始正式学画。虽然起步晚,但极为努力的他很快成绩斐然,并跟上了立体主义的脚步。当一战爆发时,他已经是一位知名的艺术家。

  1914年莱热参加了一战,饱受战争之苦的他在1917年因伤退伍。战争给他留下的记忆和其他人一样深刻,但与众不同的是他由此对现代机械产生了兴趣。面对杀人的大炮别人深恶痛绝,但莱热却为阳光映照下那闪耀的金属产生的“实实在在的现实”而着迷。他觉得现代生活不但无法避免,而且也可以带给人们美好。此后“现代”成为他作品的主角,甚至洋溢出一种明快。

  莱热生活的20世纪上半叶的欧洲实在算不上明快,它不但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而且剧烈冲撞着各种思潮。1917年,马克思的理论被俄国人实践出一个新的政权,这让很多知识分子觉得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二战中,苏联民众的英雄主义振奋了纳粹阴云下的人心;法国共产党在反法西斯抵抗运动中的优异表现,更让许多法国知识分子和艺术家深深感动。1944年战争刚一结束,一直生活在德占巴黎的毕加索就宣布加入了共产党。不久从美国归来的莱热也成为法共党员。

  美国对于莱热来说是一块神奇的土地。20世纪30年代他第一次踏上美国,就喜欢上那经济快速增长的现代感,认为那才是人类的未来。二战中法国沦陷,莱热再次赴美。如果不是后来他努力的公共项目都告失败,也许他就留在那里了。福兮祸兮,梦断美国反而让莱热躲过一劫。40年代末到50年代中期在美国持续的麦卡锡主义,是一场以反对共产主义为主的政治迫害,使许多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颠沛流离。在思想界,大约有近200万册图书被打入另册,连马克·吐温的讽刺作品都被定为“危险书籍”;在艺术界,卓别林因为其电影中对时局的嘲讽而遭到迫害,1952年他离开美国后终老欧洲。

------------------------------------------------------------------------------------------------------------------------------------------

了解更多文化资讯请点击:http://www.lelege.cn/index.php/main/jtyt1/7



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核实。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文化资讯相关案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