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矿产能源 > 矿产资讯
全球资源产品需求将转旺走强

资源产品进口持续增加

  21世纪以来,在持续性旺盛需求推动下,中国资源产品进口量大幅增长。2001年~2011年,中国初级产品进口额年均增长率高达26.2%,比上世纪90年代高出10个百分点,比同期全部进口额的年均增长率高出6个百分点。

  重要资源产品中,原油、煤炭、铁矿石、大豆四大品种进口增势尤为强劲——

  铁矿石进口量从2002年突破1亿吨后,相继越过2亿吨、4亿吨、6亿吨、8亿吨台阶,以倍加速度跳跃式增长。截至2013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已经达到8.2亿吨,年均增幅超过25%。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后,中国的石油进口量一直持续增长,到2013年已经达到28195 万吨,比2001年增长了3.7倍。

  2011年,中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煤炭进口国,此后一直稳居世界第一。2013年,全国进口煤炭32708万吨,比2001年增长了130倍。

  有观点认为,今后10年内,中国资源产品需求量还会有很大幅度增长。譬如,中国粗钢年度需求峰值今后将达到12亿吨,相对应的铁矿石进口量也会上升至12亿吨,比较2013年的8亿吨规模,至少还有50%增长空间;消费峰值时,全国能源消费量将达到70亿吨标准煤;10种有色金属有可能达到1亿吨规模,也就是目前消费量的1倍多;其他资源产品消耗,如天然气、橡胶、粮食等,也会大大高出目前水平。受其影响,今后中国资源产品进口依存度将保持较高水平,石油、铁矿石、铜、镍、大豆、天然橡胶等重要产品进口占比可能在5成以上。

  在推动中国资源产品进口规模继续扩大的诸多因素中,未来史无前例的城镇化尤为重要。居民住房结构、交通道路结构与农业耕作方式三个方面的巨大改变,显著增强了未来中国资源产品消费强度,提高了单位GDP的资源产品含量。

  不仅如此,由于目前国内许多资源产品质量先天不足,其生产能耗与水资源消耗太高,环境破坏严重,从节能减排角度出发,国内不宜过多生产。中国每年累积大量外汇亦需要通过大量进口资源产品获得释放,以此寻求国际贸易平衡,舒缓人民币升值压力。

  同时,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人均收入与消费差距。中国许多资源产品人均消费(实际终端消费,而非加工消费)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巨大需求增长空间意味着未来10年、20年、30年中国资源产品需求的深厚增长潜力。

  “热钱”出境是利还是弊?

  目前,全球经济生活的一件大事,就是美联储退出“QE”,逐步向常规货币政策回归。有人担忧此举可能导致资源产品在中国风光不再。笔者认为,其实“热钱”出境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进而提高中国资源产品需求。

  首先,我们可借“热钱”大量出境之机,纾缓人民币升值压力,更多承接世界经济复苏所带来的好处,增添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

  其次,可以减少人民币外汇占款,减轻过多货币供应对中国物价上涨的推力。国家可顺势扩展宏观调控空间,采取更多措施推动中国经济更快增长。

  再次,乘机降低“存准”,促进中国货币政策尽快向合理水平回归,释放大量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领域。

  最后,推高美元汇率,压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从而降低中国经济建设成本。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虽然美联储退出量宽,全球大量美元资金向美国本土回归,但中国可能会是一个例外。2013年四季度及今年1月份,中国资本项目依然较多顺差,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亦保持升值态势,这显示“热钱”并未从中国大规模撤离。从当前及今后发展情况来看,继续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对全球资金依然具有很大吸引力。

  由此可见,2014年中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可能不是“热钱”出境,而是其继续涌入,逼迫人民币过快升值。因此必须未雨绸缪,采取对应措施,刺激“热钱”离境,至少是减弱“热钱”涌入规模。

  结构调整不改需求旺局

  合理调整经济结构,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内容。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消费将逐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特别是服务业占据经济比重会有显著上升。但不能因此就认为资源产品中国需求因素减弱,甚至得出大宗商品超级周期已近尾声的结论。

  实际上,调整经济结构势必要求增强国民经济“短板”,比如更为关注环境保护、提高城乡基础设施水平等,这都需要大量施工建设与日常维护,产生更多的资源产品消耗。同时,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更多来自国内消费,包括服务业的更快增长等,但这不会改变中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所必然产生的资源产品消耗量增加的基本趋势。

  必须指出的是,过去出口外向型的经济结构中,许多资源产品并非由中国国民自己消费,而是进口到中国进行加工,再转手出口,最终被国外居民所消费。2013年,中国直接与间接出口粗钢差不多有1.5亿吨,需要消耗高品位铁矿石2亿吨左右。也就是说,中国当年所进口的8亿吨铁矿石,至少有1/4是被境外居民消费了。随着中国经济再平衡,国内消费比重提高,出口占比下降,今后将会有更多资源产品被中国国民所消费,而不是减少。

  今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很有可能下降,不太容易恢复到两位数的增长率,但由于基数的持续提高,即使增长率出现回落,因此增加的资源产品绝对量也比以前大了许多。所以说,尽管中国经济面临重大变化,但资源产品长期需求前景依然正面。

  全球资源产品需求增加新动力

  审视资源产品供求关系,不能局限于中国国内,还要有全球视角。放眼今后世界经济发展,有两个新因素会推动全球资源产品需求的巨大增长。

  一是世界经济复苏所推动的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由此产生巨大资源产品需求。

  近期以来,全球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态势明显。经合组织新近公布的去年12月份综合领先指数(CLI)显示,其成员国与欧元区的整体水平均高于100,分别为100.9和101.1。英国中央银行发布最新报告预计,英国今年经济增速将达到3.4%,比此前预计的2.8%有大幅上调。

  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将会推动其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发达国家进行的电力设施、水利设施、高速公路修复与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由此产生资源产品需求巨大。麦肯锡发布报告认为,到2030年,全球需要投入57万亿美元,进行道路、电力以及水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来维持经济增长。今年1月份,中国出口(按美元计算)在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增长10%,其中钢材出口量达到677万吨,环比增长26%,同比增长38%。

  二是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巨大发展潜力。

  人口增长是资源产品需求增加的最重要因素。美国人口普查局不久前发布的数据认为,2025年世界人口将突破80亿关口,2050年则达到94亿。当印度、巴西、印尼、南非等新兴经济体国家今后一起进入经济较快发展阶段,而且是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时,由此增加的资源产品需求总量会是很惊人的。

  新兴经济体国家中,印度最有可能颠覆未来全球资源产品供求关系。现在印度在矿石、金属、石油等资源产品的人均消费方面,只有中国的1/5到1/10,与美国比则差距更大。随着印度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其未来一定会凭借世界最多人口国家地位,崛起为全球最重要的资源产品消费大国。以铁矿石市场为例,未来10年之内,印度有望由以前的全球最大现货铁矿石出口国家,转变成为世界最重要的铁矿石净进口大国,并引发铁矿石全球供求关系的剧烈变化。

  未雨绸缪多方面筹谋资源战略

  由此可见,从全球范围与长远战略眼光来看,今后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制约因素不是缺乏需求,而是重要资源产品供应的瓶颈约束。必须高度关注这个问题。

  一是要继续进行境外资源产品投资,进行兼并重组。即便遭遇一些挫折,也要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完善,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

  二是要在国内进行重要资源产品储备。我们要建立石油、矿石、有色金属、橡胶、粮食等重要资源战略库存储备。这种库存储备应当数量规模巨大,除了能够满足特殊情况下的必要需求之外,还要能够影响国际市场供求关系与行情波动,真正体现中国的价格影响力。

  三是要大力培育发展各种资源产品市场,包括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同时加快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四是要适度调整国内建筑结构,在大城市商厦和公用设施建设中,要鼓励推行钢结构建筑,逐步减少对于进口矿石依赖。钢结构建筑,虽然初期建设成本较高,但考虑到环境保护与资源保障,算长远大账还是划得来的。

  五是加大国内金属、塑料、橡胶等废旧物资回收力度,大力开拓“城市矿山”资源,尤其是要研发提高各类电子产品回收技术,但不可以在回收过程中导致二次污染。国家要在税收、贷款等各个方面予以支持。

  多方面筹谋资源产品全球战略,还必须考虑地缘政治影响。目前,全球石油供需格局正在发生大的改变。美国对于境外进口依赖,尤其是对中东石油需求下降,使其外交政策不再被国际油价“绑架”;而中国则向相反方向变化,2013年进口原油2.8亿吨,对外依存度接近6成。

  在此格局之下,中国能源发展和安全或将面临严峻挑战,对于价格上涨更为敏感。不仅是石油如此,中国在矿石、有色金属、谷物等其他资源产品方面也面临同样问题。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需要加大资源产品的战略储备与商业储备,作为中国外汇储备适度实物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应对国际行情波动与供求关系变化的杀手锏。

矿产资讯相关案例更多>